西汉蔡伦造纸是发明吗?

AI智能摘要
造纸术向来被视为蔡伦的发明,但近年来考古发现动摇了这一传统看法。在西汉遗址中发现的“灞桥纸”、“放马滩纸地图”等,引发了纸是否早于蔡伦发明的争议。专家指出,这些残片并不符合古代造纸的核心工艺,有的属于麻絮,有的存疑。研究认为,蔡伦在造纸生产上作出重要革新,而非单纯发明。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对西汉有纸的说法,反应了急于追求“最早”心理,质疑学术态度严谨性。造纸是书写材料的发展成果,其过程经历了甲骨、简牍等多个阶段,纸并非自古就有。
— 此摘要由AI分析文章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纸发明后,不但改变了“简重而帛贵”的现状,而且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所以造纸术发明家蔡伦一直受到中外人民的崇敬和爱戴。近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一些西汉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若干纸状残片,引起人们的关注:难道真是早在蔡伦之前约200年就有了纸?造纸术还是不是蔡伦发明的?新发掘的纸状物到底是什么?最近,专家学者聚集蔡伦故乡湖南耒阳,召开2001年中国(耒阳)蔡伦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考古发现带来的异议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对古代纸张的发掘与鉴定引起了举世关注。 如1957年,在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古墓中出土的“灞桥纸”。其后,1973年在甘肃居延汉代金关遗址发现的“居延纸”;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颜村汉代窖藏中,分别出土的西汉时的“扶风纸”;1979年敦煌出土的“马圈湾纸”;再后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出土了西汉初年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79-公元前141)的放马滩“纸地图”。1990年,在敦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了多张麻纸,其中3张纸上还书写有文字。 这些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使考古界、造纸界和历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一些人对新材料不予承认,而另一些人认为早在西汉初期,我国已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这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并由此推断:蔡伦是造纸术的改造者,而不是发明者。蔡伦只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古代传统概念上的“纸” 分析研究古纸,首先应明确“纸”的含义。据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玉华解释,在古代,埃及有纸草纸,欧洲有羊皮纸,我国有作书写用的缣帛谓之纸和蔡侯纸。其中只有植物纤维制造的蔡侯纸对世界造纸工业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其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蔡伦造纸的基本点是植物纤维经过剪切备料、沤煮、舂捣、加入或不加入辅料、抄造成型、干燥,制成符合书写或某种用途的薄片,称之为纸。通过古纸标本的分析研究,可以知道它经历了什么样的工艺处理。没有经过造纸基本步骤处理的纤维薄片,就不能称之为我国古代传统概念上的纸,如果除基本步骤之外还采用了其它新的工艺措施,在标本上也能留下痕迹,通过分析研究更可以了解当时的工艺。 寻踪探迹辨别“西汉古纸” 面对近几十年出土的若干西汉古纸残片,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都做了大量的跟踪访问和研究。据该所高级工程师王菊华介绍,他们主要分析了8次发掘,近20个样品,基本代表和反映了历次出土西汉古纸的主要内容。结论认为: “灞桥纸”的切断程度较差,或者基本没有经历过符合造纸要求的切断处理;且经加工后的薄片不是抄造而成,而是人工揭离而成;同时,“灞桥纸”的纤维端部断口整齐,无起毛帚化现象,可见原料没有经过打浆或舂捣。因此,“灞桥纸”不是纸,而是一些废旧麻絮在铜镜下的衬垫物。 放马滩纸质地图,由于没有机会取样作破坏性化验,只是根据显微镜外观分析认为,纸地图由许多纤维断片、纤维渣及含量不低的白色泥状———细颗粒状物组成,粒状物含量约为30-40%,有可能还要高一些。由于其含有较常规纸过多的粒状物,因此这纸质地图是不是纸?是什么样的纸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这样一件物品能在有积水而且死者尸骨都腐烂无存的墓葬中残留下来,也令人生疑。 对于几次非墓葬形式烽火隧和驿站等出土的纸状残片,总的化验结果是,残片出土的遗址在时间断代上干扰太大,在某些西汉遗址或西汉土层上出土的残片不一定都是西汉纸。马圈湾部分纸中有填料,有淀粉胶料;悬泉纸中部分纸的原料是树皮,是草浆。根据史书记载,这都是很晚的事了。我国草浆的使用最早也得在唐宋年间,因此结论认为许多遗址干扰太大,很难为据。 综上所述,王菊华认为,以墓葬形式出土的西汉纸状残片,有的不是纸,有的不是古纸,有的问题颇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就能谈“西汉早已发明纸或蔡伦不是发明家而是改革家”呢? 从古纸研究引出的话题 就在人们争论造纸术发明于西汉还是东汉时,另一些学者透过古纸研究,引发了对考古学的思考。陈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史前考古学教授,这位师从着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留学多年的“洋博士”,在此次研讨会上,对古纸研究与考古学实践尤感兴趣。 他说,西汉有纸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一种产物,有其产生的外因和内因。外因是长期以来左倾思潮左右学术研究的偏激社会气氛,内因是有关学者学术作风的粗疏和草率。比如宣布西汉有纸的人本身不是考古学者,而发现所谓“灞桥纸”的人当时的专业水平并不胜任处理这类重要的考古工作,再加上我国考古学传统只重现象不重原因,只重器物不重相关背景的编史倾向,助长起一种倾心于追求中国第一或世界第一,和越早越显赫的不正常心态,致使一些学者不愿意从事必不可少的、常常是枯燥细微而又默默无闻的材料收集分析工作,而醉心于追求急功近利的轰动效应,甚至不惜采取歪曲、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法来达到这种目的。 像仅仅依据一个遗址或少数几个遗址中出土的几件可疑纸状物来否定和改写历史定论这样轻率的做法,恐怕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任何重要发现的孤例都可能有例外,要做如此严肃的历史结论,科学工作者必须慎之又慎,在没有掌握充分而可靠的证据之前,切忌下任何断然的结论。 纸,作为书写材料,并不是从来就有的。相传中国上古曾有过结绳记事的时代。那时,连文字也不曾有,更谈不上书写文字的纸张了。 商、周时代文字已经成熟,可还不曾有纸,我们的祖先就想出了各种记录文字的办法。他们起初是把文字镌刻在乌龟的腹甲和牛、羊等动物的胛骨上。刻在这些甲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春秋战国以后,我们的祖先又开始使用新的记载文字的材料———简牍和缣帛。简牍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削平滑,这种用作写字的狭长的竹片或木条叫做竹简或木简,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竹牍或木牍。简的长度不一样,有的三尺长,有的只有五寸。经书和法律,一般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简上。写信的简长一尺,所以古人又把信称为“尺牍”。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33 条评论

  • Dark夜
    Dark夜 游客

    考古发现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没想到西汉就有纸了?

    回复
    • 星尘绘梦
      星尘绘梦 游客

      我也有同感!看到放马滩纸那段真的惊到了

      @ Dark夜
      回复
  • 引力浪人
    引力浪人 游客

    蔡伦改良造纸术的贡献不可否认,让更多人用得起纸才是关键!

    回复
  • 黑客猫
    黑客猫 游客

    这些考古证据感觉还不太充分,不能轻易否定蔡伦的发明地位吧🤔

    回复
    • 银河游侠
      银河游侠 游客

      考古发现确实可能改写历史,但也要小心求证才对

  • 害羞的企鹅
    害羞的企鹅 游客

    专家们争论得好激烈,我就静静吃个瓜先~

    回复
  • 憨豆儿
    憨豆儿 游客

    不管是不是蔡伦发明的,中国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回复
    • Sunny光
      Sunny光 游客

      说到点子上了!造纸术造福全人类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 红尘如梦
    红尘如梦 游客

    这篇文章写得很专业啊,把考古发现和技术分析都说清楚了

    回复
    • 雁归西楼
      雁归西楼 游客

      同意!专业分析就是不一样,比那些瞎猜测的强多了

  • DuskStalker
    DuskStalker 游客

    考古界这种争第一的风气确实不太好,还是要实事求是

    回复
    • 丹枫白露
      丹枫白露 游客

      考古界确实需要更多像王菊华这样严谨的专家

  • Snow花
    Snow花 游客

    其实蔡伦是不是发明者不重要,重要的是造纸术确实改变了世界

    回复
  • 像素酿酒师
    像素酿酒师 游客

    涨知识了!原来纸的发明还有这么多争议

    回复
  • 虚拟偶像派
    虚拟偶像派 游客

    希望考古学家能找到更确凿的证据,让真相大白

    回复
  • 星云之语
    星云之语 游客

    看完文章更加觉得考古学家们太不容易了,每个细节都要反复验证

    回复
    • OrbitSpecter
      OrbitSpecter 游客

      看完感觉考古研究真是门很严谨的学问,每个结论都要反复验证,不容易啊👍

  • Mountain山
    Mountain山 游客

    作为耒阳人看到家乡名人被讨论还挺骄傲的,不管怎样蔡伦的贡献是实打实的👍

    回复
  • 神圣庄严
    神圣庄严 游客

    楼主专业!连造纸工艺都分析得这么透彻,涨姿势了

    回复
  • 憨厚河马
    憨厚河马 游客

    其实争论谁发明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发明的就对了!

    回复
  • 幻月信使
    幻月信使 游客

    专家们争来争去,我们普通人能用上便宜好用的纸才是关键吧

    回复
  • Mystic Shadow
    Mystic Shadow 游客

    哈哈哈看专家辩论比看电视剧还精彩,坐等后续发展

    回复
  • 草莓小奶龙
    草莓小奶龙 游客

    建议把各时期出土的纸张做个对比展览,这样更直观

    回复
  • 害羞的花苞
    害羞的花苞 游客

    涨知识了!原来纸的定义还有这么多讲究,不是随便什么纤维片都能叫纸啊

    回复
  • 忧郁的乌龟
    忧郁的乌龟 游客

    看完觉得考古研究真的需要特别严谨,一个小细节都可能影响重大结论

    回复
  • 斯芬克斯
    斯芬克斯 游客

    这种学术争论挺好的,真理越辩越明嘛

    回复
  • 逗比小王子
    逗比小王子 游客

    作为学造纸专业的,我觉得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良确实功不可没👍

    回复
  • 寂静星河
    寂静星河 游客

    考古发现总是能颠覆认知!期待更多新发现

    回复
  • 薄荷清凉
    薄荷清凉 游客

    专家们争论得好专业,我这种外行看得云里雾里的🤔

    回复
  • 松间明月
    松间明月 游客

    不管怎样,中国发明造纸术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
  • EclipseDawn
    EclipseDawn 游客

    原来纸的定义这么讲究啊,看来不是随便什么纤维片都能叫纸的。

    回复
  • 天命战帝
    天命战帝 游客

    专家们的分析很专业,但作为普通人还是觉得能用上便宜好用的纸最重要!

    回复